洛阳陌

洛阳陌朗读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洛阳陌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

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

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

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

用潘岳典。《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梁简文帝《洛阳道》:“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参考资料:

1、昌炳兰编著 .历代名人咏洛阳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04月第1版 :67-68 .

2、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96-197 .

洛阳陌创作背景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6-197

  《乐府诗集》卷二十三列于《横吹曲辞》,梁简文帝、沈约、庚肩吾、徐陵等有《洛阳道》,皆写洛阳士女游乐之事。李白始题《洛阳陌》。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都邑三十四曲有《洛阳陌》。”李白诗沿旧乐府题旨,当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借用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描绘出一幅洛阳富家子弟驾驶宝马香车、驶于天津桥忽转城东看桃李的景致。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纷纭景象,可谓春风得意,时代万人迷。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朗读
()

诗文推荐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鼌余升兮良常之颠,暮栖余兮良常之下。谓良为常兮谁哉暴者?

余守余箧,毋侈其胠。箧中之藏,孔子之书。谓尧汤贤,谓商辛愚。

()

柳絮抛完春暗去。莺语丁宁,半是销魂句。病后韶光竟如许。

落红飞傍阑干聚。

()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

晓鞭驿马入东州,瘦骨稜嶒怯素秋。

天地不仁人去国,江山如待客登楼。

()

长安二月三月时,千门万户春风吹。

绮构瑶台高照耀,香车宝马并驱驰。

()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

残烛犹存月尚明,几家帏幌梦魂惊。
星河渐没行人动,历历林梢百舌声。

()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